导报记者 刘勇 济南报道
“未来在哪儿?”这是数字货币自媒体负责人黄炳林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出的疑问。
他说这话的背景是,本月21日,包括黄炳林的公众号在内的多个有关数字货币的微信公众号被封。随后,腾讯、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掐断数字货币的场外支付渠道,接着百度也加入了对币圈的全面封锁。一时间,曾火爆多时的币圈沉寂了许多。
在去年监管出手后种种打着“区块链”噱头的币圈乱象仍持续发酵,交易所等虽名义上“出海”,但服务的对象仍为国内民众,种种规避监管的手段层出不穷。
目前,监管部门对相关情况已十分明晰,这也意味着,后续若采取相关措施,会更精准有力。
烂项目太多
今年34岁的黄炳林此前在一家全国性财经媒体任职,主要负责采写科技方面的稿件。便利的条件让他早早就知道数字货币,“当时感觉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会成为下一波浪潮。”
基于这样的想法,2015年黄炳林辞职加入币圈媒体行业,成为一位币圈自媒体人。由于拥有媒体经验,同时写作手法新颖,公号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追捧,粉丝数量裂变式增长。“被封前订阅人数超过50万,一些深度稿件的阅读量都是10万+。”黄炳林说。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黄炳林在其公众号上主要写一些快讯、专访或深度报道。快讯主要是为一些ICO(首次代币发行)项目做短广告;专访则是为一些项目提供更为细致的宣传,以吸引投资者;深度报道则以报道一些ICO背后的故事为主。此外,他还参加一些线下的虚拟货币推介活动,并为相关活动站台。
“ICO、IFO(首次分叉币发行)、IEO(首次平台币发行),反正什么能弄来钱就写什么。”黄炳林说。
在谈及收入的时候,黄炳林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只是表示,“对收入挺满意的。”
尽管黄炳林经常在其公众号上“吹嘘”各种各样的ICO,但他对自己的朋友们表示,不要去碰触,原因在于“这些项目水分极大,99%都有欺骗的嫌疑”。
黄炳林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此前曾有一个项目找他代言,但他调查后发现该项目从白皮书到创始团队都造假了。项目产生的代币刚在交易所上线,价格立刻下跌超过90%,目前已归零。“这就是一个空气币,为这样的项目站台风险太大。”
“泡沫实在太大了,市场自发调整,烂项目太多,很多都是批量生产。”黄炳林向经济导报记者吐槽。
大量的空气币充斥加密货币市场,百度百科甚至有了一个新的词条“归零币”——它们仅仅凭借一个虚无的蓝图或者一纸白皮书就能发币圈钱,有些甚至只需要一份PPT,就能圈到数以亿计的资金,俗称PPT发币。这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币如今很多已经上了币圈黑名单,并且价格趋近于零。
正是因为看到了数字货币的乱象,黄炳林想在今年底将公众号转让出去,退出币圈。但没想到,本月21日他的公众号就被封了。
币圈风声鹤唳
21日晚,多个有关区块链以及数字货币的微信公众号均被封,这引起了相关社群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对此,腾讯方面对外表示,部分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相关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被永久封停。
紧接着,监管机构禁止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场地承办虚拟币推介活动;多次约谈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建立监测排查机制,停止为可疑交易提供支付服务。一时间币圈风声鹤唳。
2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这是自去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将ICO定性为非法集资后,监管部门首次公开发表声明。
与一年前央行发布的文件相比,此次银保监会发布的风险提示对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乱象的梳理更为清晰,对各种业务的描述更为具体,定性更为确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国内ICO项目大都是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诈骗行为。发行方编制虚假项目白皮书,其项目不乏来自虚拟博彩、交友平台等,五花八门,根本无法查证。ICO的野蛮生长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就在不久前,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公开强调,要禁止ICO及数字货币交易活动。目前部分机构在国内受到打击之后,跑到国外,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仍然对中国的居民开展业务,这也是明确为非法并禁止的。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业态若不符合现有法律和政策框架,“露头”就打。
据了解,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办公室下一步将采取清理整顿措施,包括对124家服务器设在境外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采取必要管控措施;从支付结算端入手持续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清理整顿力度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黄炳林”系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