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利息和中收增长较快以及支出管控有效,光大银行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661.39亿元,同比增长26.63%,实现近六年来的最快增幅;实现净利润204.84亿元,同比增长13.17%——这就是光大银行2019年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
回顾光大银行近几年的业绩与发展路程,除了营收取得近6年的最佳成绩外,与同业相比,该行始终没有丢掉自身特色。正如光大银行行长葛海蛟所说,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融入各项业务经营发展中,利用金融科技推进理财产品创新和适度机制创新将是光大银行未来的重点工作。
光大银行6月末资产总额46470.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5%。负债总额43129.35亿元,其中存款余额29588.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04%,增幅是该行五年来的最好水平。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增势迅猛
凭借在财富管理领域多年的精耕细作,光大银行已经跻身中国财富管理第一阵营。
据记者了解,光大银行在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的引领下,一年多来持续加大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的投入力度,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个人、家庭及企业的一站式综合金融管理解决方案;强化精细化经营与差异化财富管理,推出金融管家式服务,构建多层次客户体验和资产管理体系。
“聚焦高净值客户和长尾客户两大客群,根据客户生命不同发展阶段,聚焦三大场景,构建出国云、阳光旅游、医保孵化三大子生态,这是光大银行一直坚持的,这两年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齐晔表示。
除了提供多样化的私人银行服务,光大银行围绕客户资产配置的需要,与其他机构共同搭建符合全市场的产品体系。同时,该行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资金、牌照、网点、科技等资源优势在私行多项业务中取得良好业绩。尤其是今年落地的财富E-SBU战略单元板块下,该行依托内地和香港两地产融结合,构建投行+私行的生态圈。
一个更为鲜活的例子是,借助光大集团内部流量优势提供银行财富管理的客户来源,比如中青旅遨游网425万注册会员,中青旅山水酒店超200万注册会员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该行私人银行客户数30112人,比上年末增加2158人,增长7.72%;管理资产总量3547.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6.09亿元,增长10.81%。
对此,齐晔表示:“我们私人银行上半年效益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私人银行管理业务带动收入等这一类的指标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达到了43%,这样的增速是超出我们预期的,同时也是五年来的最好增速。我想这一系列经营数据反映的是我们对战略的聚焦。”
对公业务优势并未丢失
不难看出,加强个人客户的维护,坚定零售业务转型是光大银行今年的亮点之一。而对公业务的优势其实也并未减弱,纵观光大银行2019年上半年公司业务成绩,该行仍走在股份制银行的前列。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光大银行对公存款余额(含其他存款中的对公部分)22280.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43.57亿元,增长14.63%,其中,对公人民币核心存款增长9.72%;对公贷款余额14,246.27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9.98亿元,增长6.90 %。
总体来看,从“投资银行、服务民企、普惠金融”几个方面来解读光大对公业务,脉络会更为清晰。
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光大银行上半年共发行债券1876.23亿元,成功联席主承销200亿元汇金公司中期票据,并成功发行信用卡分期资产支持证券95.85亿元;大力推进并购融资业务发展,上半年余额突破350亿元。
在服务民企方面,光大银行2019年上半年投向国家重点支持区域、战略区域内的表内外授信占全行授信的68.42%。同时,该行上半年民营企业授信客户较年初增长12.12%,表内外授信余额较年初增长12.31%。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大扶贫力度。
另一方面,该行构建“专业部门、专营机构、专家审批”的普惠金融模式,全面提升普惠金融业务水平;加强专营支行、信贷工厂建设,培育供应链核心优势,丰富光大快贷产品体系,探索金融科技领域创新;积极开展三农扶贫业务,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全面达到“两增两控”监管要求。
上半年,该行普惠贷款余额1472.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0.59亿元,增长 14.87%;贷款客户35.1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24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银行为了满足公司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建立了对公客户财富生态圈,将对公客户生命周期作为切入场景,梳理供应链产品,围绕企业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各阶段提供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的客户服务,在供应链上游针对核心企业应收帐款及可信交易提供保底金融服务、订单融资等产品,在供应链下游针对核心企业合作方为客户提供普惠金融代付等财富产品。
理财业务并不盲目追求规模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目标,光大银行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转型升级。2019年4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核准光大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这是在股份制银行中首批获得批筹的理财子公司。
长远来看,理财子公司的定位、产品线的设计、现行制度的优化等问题都是整个资管界关注的问题,对此,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勾勒了光大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的新打法。
张旭阳直言:“我认为理财子公司的监管框架还会不断完善和补充。在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的管理办法、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管理政策,标准化投资品的认定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同时,整个资管行业的法律框架也需要不断完善,包括公募基金的一些税收优惠,现在的理财公司还无法享受到。”
同时,张旭阳认为,理财子公司对于银行来说属于新的业态,光大理财并不盲目追求规模的增长,对光大银行理财公司来说,应该以终为始,科技为舟,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一,我们希望判断十年以后中国乃至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提前做布局;第二,我们希望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公司真正围绕新经济、新技术来设计理财产品;第三,希望抓住行业变化,从传统资产到数字资产的过渡,理财子公司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路者。”他说。
此外,在谈及理财的业务存量过渡期结束之后,不良资产将怎样做处置的问题上,张旭阳表示这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去年资管新规出台以后,光大银行已经进行了业务转型。
“我们计划通过自然到期、新产品承接以及回表,或者回售和提前跟融资者安排的方式去处理不良资产。随着外部环境变化、政策变化,以及新产品被接受程度,回表的压力总体是可控的。”他说。
据记者了解,光大银行今年已经顺应监管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进净值型产品体系转型,并积极筹备设立理财子公司,推动理财业务稳健转型。2019年上半年,该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7022.91亿元。
“一个大脑、两个平台和三项能力”
随着央行日前印发的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金融科技投入已经成为诸多机构与公司消除技术壁垒的必要手段。“金融大脑”“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等词汇也不再是新闻通稿里的概念,而是落地成为商业银行在转型(尤其是零售业务)路上构筑护城河优势的必然之举。
光大集团、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曾表示,大力推进科技银行建设既是转型的目标,也是转型的动力。
对此,光大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基础创新应用的投入,坚持打造科技银行,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于客户服务、产品创新、业务运营及风险管控等诸多领域,赋能于银行金融转型。2019年上半年,该行科技投入达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
光大银行副行长武健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在未来一段时间就是打造一个大脑、两个平台、三项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科技体系,用科技引领业务创新发展。”
具体来说,光大银行的智慧金融大脑引入了生物识别、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给各种服务场景提供指纹、人脸、生物识别,准确识别率达99%。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建立公共模型等,更好地赋能银行的智能风控。
两大平台分别是指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包括弹性计算能力的基础设施云、提供灵活部署能力的服务器云和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充足的普惠金融云。数据显示,光大银行基础设备已达12000台,覆盖全部39家分行,640余套应用系统,大数据平台存储容量1.4PB,存储业务数据900T。
同时,光大银行着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安全运营能力及开放协同能力三项能力,重要系统自主研发比例达67%,日均90%的交易在自主研发平台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光大银行依托金融科技,大力发展云缴费业务,进一步巩固中国对外开放市场缴费平台领先优势,报告期末云缴费用户2.37亿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1.36%,累计接入缴费项目5842项,本年新增1801项,缴费金额1414.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78%。
此外,在数字化转型上,光大银行已将原电子银行部更名升级为数字金融部,成为业界率先成立数字金融部的银行。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升级后的数字金融部作为全行个人及企业数字金融业务的统筹管理部门,致力于进一步落实数字金融战略,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以敏捷和科技为主题的共享生态圈。在职能上,数字金融部承担全行数字化业务的统筹管理、数字金融业务落地的平台建设及创新业务的试验田和孵化器共三项角色。
对此,有业界有关人士表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我国两大经济增长动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将不断融合发展,新旧发展动能将加快接续转换,新产业新业态正在不断出现和深化。在这样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数字金融的诞生是历史发展和市场趋势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