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与“朱诺”号探测器NASA
近日,水星探测器“贝皮·科伦布”号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这是人类发射的第二个专用水星探测器。实际上人类向太阳系行星派出了诸多探测器,进行深入观测。比如木星,197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先锋10号”探测器,45年来人们共进行了7次飞越观测和2次专门探测任务。其中,木星表面条纹结构的成因一直是探测重点。
今年,以色列科学家根据“朱诺”号的数据得出结论,木星的条纹源自其内部的流体运动。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孔大力等学者的研究发现,答案并非如此简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谜题:木星为何独具“风彩”
为何将木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大块头”?因为木星是太阳系行星中最大的一颗。研究数据显示,木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1.25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16倍,而质量约为地球的318倍,是太阳系中其它7颗行星质量之和的2.5倍。木星比地球“勤快”很多,它不到10小时便自转一周。实际上,木星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大块头”,更在于“高颜值”。通过望远镜观测木星表面,人们可以看到与赤道平行、明暗交替的条纹,呈现出红、褐、白等多种颜色。
“木星表面的条纹实际上是沿着纬线方向横扫全球的大气环流,风力强劲持久,可高达120米/秒。在一定的温度和大气条件下,木星大气中氨、甲烷、水等分子成分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呈现出明暗交替的条纹状结构。”孔大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氨分子为例,木星表面亮条纹处的温度较低,恰好使得氨气会凝结成冰晶,反照率高,看起来亮白一些。暗条纹处温度较高,氨气不会结冰,反射阳光能力减弱,颜色较暗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