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科技频道 > 正文
   

滴滴被指强制调取用户通讯录

2018-08-30 07:41:42  |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滴滴被指强制调取用户通讯录

点击进入下一页

  滴滴APP中隐私条款对个人信息的定义与范围。

  近日,浙江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奸杀女乘客一案引发广泛关注。8月27日,一篇名为《滴滴出行,请开发票给我》的微信文章在网上流传,矛头指向滴滴强制向用户调取通讯录等多项隐私权限。对此,滴滴回应称,调取通讯录的权限是用于“代人叫车”与“紧急联系人”功能,调取前需用户二次确认。如不同意,消费者亦可选择手动输入号码。律师认为,用户通讯录包含多种个人信息,每条通讯信息都对应着不同的权利主体。对通讯录联络人而言,未经其允许,任何人不得使用其个人信息,滴滴的行为不符合《网络安全法》所规定的授权原则且不合法。

  【质疑】

  不同意隐私政策,滴滴APP无法使用?

  前述网文作者称,乐清的顺风车事件发生后,他曾于8月25日17时51分拨打滴滴出行的400客服电话,要求开具2018年7月10日之前的发票。客服人员表示,开具发票只能通过APP页面的自助开票栏进行操作,后台并不能为用户开具发票。

  网文作者指出,其因不同意滴滴公司提出的“隐私条款”而无法进入APP,客服表示,必须点选“同意”进入APP后,方可开具发票。

  记者使用一台从未使用过“滴滴出行”APP的手机下载该软件进行测试,在点开应用后,确实出现了“滴滴法律条款及隐私政策”字样,称在用户使用滴滴产品或服务前,务必认真阅读并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条款、平台规则及用户隐私政策,若点击同意并开始使用产品或服务,即表示已理解并同意该条款并且具有法律效力。

  该提示语中还标注了用户隐私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手机号、姓名、身份证明、面部识别特征等个人信息,以及手机通讯录、麦克风、相机等设备的调用权限。

  记者尝试点选左下角的灰色“不同意”字样,这时,页面中部跳出“请同意条款后使用滴滴出行服务”字样。这意味着,如不同意上述条款,滴滴出行APP将无法使用。

  【回应】

  调取手机通讯录前需用户亲自确认

  对此,记者致电滴滴客服,接线客服解释称,在界面首页的手机权限调用选项仅为概要,点选“同意”并不会直接调取通讯录,需进行进一步操作。

  滴滴在回复记者采访时称,滴滴在隐私政策中对核心功能与附加功能进行了区分,仅当用户拒绝提供部分核心功能信息时才会导致APP无法使用。记者注意到,在滴滴隐私政策中,通讯录并不在核心功能信息之列,用户可随时关闭此权限。

  即便如此,作为出行APP,滴滴为何要调用用户的手机通讯录?滴滴在回复中称,调取手机通讯录权限主要用于“代叫车时填入被代叫车人联系方式”和“填入紧急联系人联系方式”。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用户设置此项时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选择匹配通讯录进行点选。他强调,在设置紧急联系人时,界面会出现二次弹窗提醒,征询用户意见是否同意调取通讯录。

  滴滴在回应中提到,隐私政策第2.2.5条明确说明,如用户使用平台行程分享功能,还需提供紧急联系人信息。如拒绝提供,将导致无法实时分享行程以达到保护自身安全的目的。

  【律师说法】

  采集通讯录行为不符合授权原则

  滴滴调取通讯录究竟作何用途?是否已在其完整的隐私条款中对此作出说明?

  记者通过“滴滴出行”APP“设置”-“法律条款”一栏找到了自2017年8月18日起生效的完整个人信息保护及隐私政策。该条款第1条中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与范围:包括姓名、手机号码、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照片、征信信息、常用地址、通讯地址、位置信息、通话记录等32项内容,但并未包括手机通讯录。

  滴滴在回应中称,手机通讯录是一种设备权限,通过调取手机通讯录权限收集的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等属于个人信息,而在其隐私政策首部个人信息定义与范围,括号中的列举内容已包含“紧急联系人”。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对记者表示,若出于安全所需,为满足损害最小原则,平台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要求用户提供紧急联络人信息。依照《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滴滴作为出行平台,除收集个人信息目的的正当性之外,收集信息的程序也要正当。若想获得收集用户信息的授权,必须提前明确告知消费者,说明APP收集信息的目的、用途、方式、范围等,还要公开其使用规则,并以醒目的方式进行提醒。

  此外,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邓学平还指出,用户的通讯录包含很多个人信息,每条通讯信息都对应着不同的权利主体。用户保存通讯录仅意味着权利主体允许该用户一人合法使用,不意味着各权利主体允许该用户再次公开相关信息。对通讯录联络人而言,未经其允许,任何人不得使用其个人信息,滴滴的行为不符合《网络安全法》所规定的授权原则且不合法。如果平台未经同意又将上述信息提供给第三人(无论平台是否获利),还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面临刑事责任。周浩也表示,二次收集的信息原则上理应取得第一手信息主体的同意,目前平台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据澎湃新闻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5G产业进入冲刺期 行业应用仍有待落地
下一篇:滴滴顺风车案致"公安110"APP下载量激增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