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时随地“马上有wifi”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年愿望之一。近日,美国一家媒体发展投资基金公司提出,将打造“OUTERNET”(外联网)项目,在2015年6月前向近地轨道发射150颗迷你卫星,通过这些卫星,使用任何电子终端都能连接上无线网,网络传输形式以类似电视式的单向传输为主。该机构还称,项目或将提供免费服务。消息一出,网民当中一片欢呼,但也不乏质疑和担忧。这个宏大而又诱人的设想真的靠谱吗?就此,网络技术专家、厦门超级计算中心技术总监张旭做出了解答。
记者:项目中提出建立全球免费wifi,这个设想可行吗?
张旭: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说,建立一个全球的wifi网是能够实现的。从该项目提出的工作原理来看,是通过150颗迷你卫星向地球地面站持续释放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世界各地。这种通过卫星上网的做法原理可行,已经被现有许多局域网所采纳,而海事卫星电话也利用了这个技术。所以,技术上应该不存在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项目里提出的wifi网是单向输出模式,和我们现在一般理解的wifi网络是有明显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它只能向用户单向传输新闻、教育课程、手机应用、电影、音乐,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充当救灾通讯渠道。用户不能上传信息,这样就不能像网民所想象的那样进行微博、微信等互动活动,这恐怕并不符合普通受众的期望。
记者:既然技术上可行,那么这个项目的实施前景如何?
张旭:这个项目,设想很好,但实施难度极大。
首先是极其庞大的成本。如果真的按项目设想发射卫星来建立全球网络,每发射一颗迷你卫星,就相当于发射一个小规模的“嫦娥”,其成本是极其高昂的,更遑论是发射150颗迷你卫星,其成本之高难以想象。
其次是政策壁垒。太空存在着诸多国家利益和政治因素,而建立跨国家的全球网络牵涉因素复杂,这些都是这个设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其困难关键所在。
记者:未来是否有可能建成真正覆盖全球的wifi网络?
张旭:从互联网技术角度,这的确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对于普通的网络终端用户和互联网厂商来说,这个设想肯定非常受欢迎。但考虑到性价比、国家利益等各种因素,我认为,首先试点,建立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区域的局域网络是比较可能实现的。至于能否建成覆盖全球性的wifi网络,现在还不敢说。(本报记者 杨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