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天文意义上标志着春季的开始。《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故“立春”时节,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养生方式,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立春过后还得“捂”。常说“春捂秋冻”“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时节,是阳气渐生,阴寒渐退的时候。但是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气温变化还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机体很难适应,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调畅情志,养肝为先。根据五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中医认为肝气升发,喜条达,主情志,因此“立春”养生首先是护肝养肝,而护肝养肝的关键就是保持心情舒畅,静心养性,求得性平气和,使肝气之升发符合规律,防止“肝火上升”。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注意早睡,晚睡容易导致气血亏虚,从而出现疲乏无力、暴躁易怒、脸色发黄等不适。
少补少盐,少酸多甘。中医讲求“天人合一”,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进补量就应逐渐减少,以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同时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因咸味入肾,摄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内经》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说春季应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食物。故应多食如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辛甘发散之物。在五色中,青色主肝,应多食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能滋阴润燥、舒肝养血。需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食物,不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
梳头百下,疏通气血。《养生论》云:“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天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人体的阳气也有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头为诸阳之会,每天多梳头有利于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早晨是阳气生发之时,故春日梳头以早晨为最佳,此时梳头可以通达阳气,帮助气血流通,清利头目,防止春困的发生。
本报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