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原是一个与老龄化相关的健康问题。现如今,中青年似乎提前面临这个“未老先衰”的问题。听力损失正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造成的原因包括耳部感染、使用耳毒性药物、接触噪声等。尽管可以预防听力损失的方法有不少,但大多数人没有把听力损失作为“优先事项”,这可能是因为听力损失不会危及生命,是一种无形的残疾,因而往往被忽视。
令医学人士揪心的是,从门诊到病房,来了不少中青年“失聪”患者。在娱乐场所暴露在巨大声音里以及“耳机少年”等现象都让年轻人面临“透支”听力健康的风险,有的直接迎来永久性听力损失,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损失亟需引起重视。
在这个特殊时期,除了关注疫情,听力健康也不容忽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及早治疗。
警惕听力下降的早期信号
引起听力下降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外耳道耵聍堵塞、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颅脑外伤致内耳损伤或听骨链损伤、老年性聋、突发性耳聋等。
早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早治疗,可以让听力尽可能恢复。尤其是出现突然的、短时间内发生的听力下降,需警惕发生突发性耳聋。早检查早治疗很关键,开始治疗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3个连续的频率上听力下降30dBHL或以上。
突发性耳聋的症状有时不太典型,患者并不都是感觉听力明显下降。有的患者主要症状是耳鸣,往往认为只是耳朵里有嗡鸣声而忽略了听力的下降;有的患者表现为耳闷胀感,感觉耳朵里像被塞了东西;还有的患者首先表现为头晕或者眩晕等。
这些都需要通过耳科查体及音叉检查、纯音测听等进行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进一步做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包括头颅或内耳MRI,排除脑卒中、听神经瘤等疾病。
突发性耳聋如何治疗
突发性耳聋尤其要引起重视,因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越重,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越长,治疗效果就越差。因此,出现突然、短时间内发生的听力下降,一定要及早就医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和抗氧化剂等。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对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待其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一般而言,低频听力下降型预后较好,高频听力下降和全聋型预后较差,伴有眩晕的全聋型预后也较差。
怎么预防突发性耳聋
身体状况、精神紧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都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产生的诱因。
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
★平时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注意调整生活节奏。
★勿狂喜暴怒、情绪波动,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酒、吸烟等可使血管痉挛,导致血循环障碍发生突发性耳聋。
★有血管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积极治疗控制好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控制好平时的血糖、血压,糖尿病可引起内耳微血管病变,在微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内耳局部缺血而发生突发性听力下降,高血压患者则可能由于血压波动影响到内耳的血流灌注而发病。
★注意环境噪音。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音,以免损伤内耳,发生听力下降。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防患于未然。
(作者吴净芳 李华伟 分别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