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目标,滑动鼠标,按下按钮,屏幕上一片红灰色硝烟弥漫。爆炸声、枪声,都没有,静静天空下,手指轻动下,人们就这样死去。看过一个纪录片,大体说美军采用“死神”“全球鹰”“猎食者”等无人机远程作战后,负责操控的士兵们,就好像在后方打真人CS游戏。
新片《善意杀戮》,英文原名是Good Kill。它有双重含义:可指代杀戮本身有好的出发点,也可指杀戮任务执行精准,近乎十环。而这部影片本身的精神,是用一个貌似赞誉的词汇,表达了人心的犹疑彷徨,对战争的再三思量。
战斗机飞行员汤米,3000小时F16,6次海外任务,200多次飞行任务,如今回到拉斯维加斯空军基地,负责中东上空的无人机。每天像上班族一样开车来上班,下班,而动动手指,他已杀人于千里之外。
汤米感到不适应,荒谬。相比传统战争一线,这种杀人方式,舒适、高度控制、精准、无风险……而他并不知道万米之下的人们,是否有罪。随着CIA代替军方发号施令,他愈发感到巨大不适。
CIA接手后,杀戮变得更残酷绝对。他们信奉的理论是“杀人性价比”。为了一个必杀的人,杀死周围无辜者的代价忽略不计,哪怕是妇人和儿童。乡间集市的上空,“据说”是两伙势力聚集,而周围是看热闹的百姓……杀吗?CIA高层冷酷地告诉汤米,“从军事效益上来讲,杀死群体比个人更有价值”。一切就像称量、买卖生命一样,生生死死之间,竟然是个性价比。
影片没有多少地面战场景。而是携带我们一起,随着“死神”无人机,盘旋在阿富汗、也门的上空。跟随汤米,在沉默中一次次杀人无数,“浏览”杀人的全过程。这种视角非常奇特,人的视角仿佛和“死神”的视角一起,俯瞰着无言的河流,山川,村庄,农人。
万米高空下,人如蝼蚁。而借助无人机越来越高级的技术,我们甚至看得清蝼蚁的表情。蓝天清澈安详,而大地沉默,杀戮的黑影在飞翔。
躲在基地集装箱般的控制室里,攻击半个世界之外的人——汤米的不适应,并不代表他从一开始就厌恶战争。最初他只是怀念开战斗机的日子,那种真实的目标感,短兵相接的明确感,一切是确定的。而今的日子是被操控的,他操控无人机,军方上层和CIA操控他。
死去的人都该死吗?汤米的生活每天都被这样的问题拷问着。操控的手指变得越来越不听话。飞战斗机的日子里,他一直觉得“敌人”是被预先审判过的,胸有成竹。而如今,他感受到自己的犹疑,感受到缺乏审判的荒谬,掂量到战争中灰色地带的恐怖无情。就凭CIA那点模糊的情报,他就要把别人的生命,一丛丛一簇簇地割取。
小分队内部对待杀戮的态度分成两派,而士兵们的分歧,实际上是这个世界对待战争两种声音的分歧。当他们不得不一并炸死在旁边看热闹的,偶然经过的平民百姓,负责激光制导的女兵说,是的,我们才是最大的恐怖分子生产基地,我们生产仇恨,我们是恐怖组织拉仇恨最好用的招兵工具。而其他男兵觉得,战争,就是杀的比生得快。
盘踞于清澈的蓝天,远离战争的第一线,汤米反而更加看清自己不断接近的,战争的本质,杀戮的本体。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战争。那些愈来愈浓重的困惑,是一场庞大战争和巨型伤亡加诸于个人的无力感、愤怒,以及悲伤。摸不到敌人听不见枪声的默片战争中,他不知道自己所做是对是错,所杀是无辜还是有罪,自己是否有权力杀死他人,有权伤及无辜。而最令他痛苦的是——他永远无法证明。
一切从沉默中来,从沉默中消失,一切在万米高空无声无息。导演用汤米这个角色尽情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矛盾,恐怖、反恐,暴力,以暴制暴……战争还能结束吗?人类战争行为的底线和原则在哪里?影片表达了倾向,却并未表达结论,围而不打的清晰,是对战争手段的反思。而越辩越明的真理尽头,是远非一个凡人能够承受的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