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出版、2022年以同名电视剧感动亿万观众的《人世间》,成就了著名作家梁晓声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辉煌。这是一部展示近5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宏大叙事作品。与之相比,他的新作《父父子子》则将目光投射到《人世间》前50年,被视为一部“中华民族奋争史”。
两部作品一起,再现了波澜壮阔的近百年中国现代史。不过,作为一部在70岁之后又一次对自我突破的小说,《父父子子》与梁晓声以往作品有不小差异。2月24日,梁晓声现身北京图书订货会,他在新书分享会现场坦言,《父父子子》超越了《人世间》。
回望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的情怀
《父父子子》以东北高氏、纽约赵氏等四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宏阔时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到曾经的革命者成为首批“北大荒人”垦荒拓野。作者创造性地采用跨国视角,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呈现了国人和海外同胞异地同心的“双城记”。小说最后,1984年四家人再团聚,父父子子,继往开来。
之所以取名《父父子子》,其中暗含着梁晓声的深意。“书中写了几对父子,因为是几对,就不能用父与子来概括了。因此‘父父子子’有着一种代代传承、继往开来的含义在内。传承什么呢?就是传承优秀的同胞和国家的这种关系,传承的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他说。
这种传承与情怀,在书的封底有着更为直接的袒露。封底写着,“中国之近代的史,不唯苦难,不唯悲情,亦有大气节大义勇在焉!一批批铁血男儿、坚毅女子,乃是真真实实的存在。”
谈及此,梁晓声颇为动情,“真的回到历史中去重新看,会发现我们这个民族有那么多优秀儿女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出巨大牺牲。在回望的过程中,敬意油然而生,此时你才能更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历史就在那里,那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就在那里。”
大格局与厚重感,超越《人世间》
《父父子子》又一次展示了梁晓声的叙事“野心”,其时间横跨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建设北大荒等重要历史皆有涉及。书中,关于50年间海外华人尤其是纽约唐人街赵家的描摹尤其特别,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设置当然也是作家刻意为之。
“为什么写纽约唐人街,因为唐人街有一种意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初期,有很多华人子弟从国外回到国内,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当日军的铁蹄从中国东北一路南下,又打到长沙,日军飞机轰炸重庆……此时的海外华人们是什么样的感觉?当自己的亲人遭受苦难,孰能无情?”
因此,尽管《父父子子》与《人世间》一样都是自己倾注心血之作,但是在梁晓声看来,《父父子子》有对《人世间》的超越,“应该说,《父父子子》比《人世间》的格局更大一些;从历史的厚重感来说,也比《人世间》更具分量。我坦率承认,这本书是我改动量最大的一本”。
首用叙述技巧,将改编为电视剧
“创作时,我就是怀着一种谦卑、虔诚、有温度的感情,通过虚构的人物,把他们所做的牺牲,尽可能地凝结在一部作品里。”梁晓声感慨,为了准确传递这种情绪,他将书中叙述角度变换了很多次,甚至自己过去从未用过的叙述技巧,也在这本书里第一次得以体现。
“我之前写长篇小说基本是排斥经验的,我不太允许让自己的经验进入创作,我希望是扑面而来的生活感觉和情绪感觉,平铺直叙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但这部长篇中,我第一次用了经验、用了技巧。比如多视角叙事,有作者的,有书中人物妻子、儿子的,还有友人视角,因为视角一变,人们的看法也随之改变,会更全面一些。”
《人世间》是小说成功影视化的现象级样本,梁晓声表示,《父父子子》的影视化计划也已提上日程。“肯定要改编成电视剧,《人世间》的导演李路也第一时间介入了。李路在过去的两年内看了很多作品,最后他说,《父父子子》才是他应该做的。所以我们可能第二次合作。”
不过,梁晓声也感慨,目前正处于剧本创作中,编剧难找。“因为有一个前提,编剧要熟悉东北生活。而且,我在写作时,是有激情、有情怀的。但编剧能不能有我一样的情怀和激情呢?如果不熟悉东北生活,又不具备我的情怀,显然无法完成这部电视剧的创作。” 据《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