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随着计时员老师的一声哨响,每班的一号选手迅速冲到洗碗池边,拧开水龙头。在哗哗哗的流水声中,一个个光洁如新的碗盘呈现在眼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赛现场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小选手们一个接一个,不甘落后。这一场景发生在傅家镇中心小学的食堂,这里正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技能大赛。
为加强劳动教育,切实发挥后勤工作中劳动育人的作用,学校积极挖掘后勤劳动资源,构建科学育人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劳动中增长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学校推出劳动教育“微课堂”,建立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后勤部门独有的资源优势。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开展“低年级简单劳动+中高年级复杂劳动”的双分段实践活动,同时搭配建立“春夏+秋冬”的双分季劳动体系,通过针对学校的绿化分季节定期养护、食堂分季节制定师生食谱、图书馆藏书分季节整理归档、校园环境分季节选用不同劳动工具等,组织学生们一起参与清理劳动。
走进傅家镇中心小学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劳动氛围。学校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设立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将劳动实践园分为13个区域,各班认领相应序号的小菜地,进行耕种和管理。开展“种—赏—收—品”系列实践活动,学生至少亲历一种植物种植的全过程。开荒、晒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灭虫、收获,并在劳动基地亲手采摘、清洗,在学校厨房加工成美食。设立体验式劳动岗位,选出“小雷锋”,负责清理垃圾池周边卫生,选出“小监督”,维护校园卫生,定期整理绿化带。在图书馆内设立图书馆管理“小书虫”,对图书馆藏书进行分季节整理归档。在餐厅内设置“小帮厨”,下设光盘行动岗、卫生清理岗、餐盘回收岗三个岗位,负责督促本级部同学们就餐,做到“光盘行动”,用餐结束后清理本班同学的餐桌、地面卫生。
此外,学校构建“校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新模式,家庭发挥基础作用,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发挥支持作用。实现家校社共育,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生产、生态中体验、学习、实践,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进行劳动。同时设计专门的劳动记录单,从态度、技能、文明礼貌和综合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将劳动评选标准与“班级优化大师”“红领巾奖章”相融合,通过构建多元性评价,发挥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对劳动过程开展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增强责任感。
一直以来,傅家镇中心小学多措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动手实践,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把热爱劳动的基因根植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全媒体记者 李红 通讯员吴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