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张远超,45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弘德小学语文教师、教务处主任,一级教师职称。2013年,获得德州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德州市优质课评选第一名;2014年,获得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二等奖;2015、2019年,获评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教师;2017年,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2018年,获评德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让学生品味写作的乐趣
“课堂上,老师有一个敌人——手机。它对老师一点也不客气,老是插话,打断老师讲课。这手机专门与老师作对,是我们班的敌人,也是整个学校的敌人,还是整个地球的敌人。”——柳金涛“拿起合子,开吃——一咬,外面的脆皮放鞭炮一样响了起来。香喷喷的鸡蛋和韭菜就像一枚美味手榴弹,在我的嘴里炸开,接着跑到我胃里去打滚,直到现在我身上还有淡淡的韭菜的香味呢!”——张晓辉
这是张远超班里孩子写的作文,看到孩子们鲜活生动的文字,张远超非常自豪,因为这是对他创新作文课的最大肯定。
教授语文多年,张远超发现,有很多孩子怕写作文,一怕不知写什么,二怕不知怎么写。他认为,写作具有记录生活和艺术创造的特性,而简单直接的知识讲授与机械重复的语言训练,并不能促进孩子们写作素养的提高和写作技能的养成。
为让孩子们喜欢上写作,张远超将游戏融入到写作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品位写作的乐趣。
趣味是引起兴趣的关键
张远超开设了各种类型的游戏作文情境课,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写作时就有了说不完的话。例如,“吹牛奶盒”:要求身体不能接触牛奶盒,只靠嘴的力量将它吹倒,谁获得成功牛奶归谁喝;“呼啦圈蜈蚣行”:五个呼啦圈依次相连,六位同学套在中间,大家举起手来,不能触碰呼啦圈,看哪一组先跑到终点;“比比谁的嘴厉害”:快考试了,数学老师又要占体育课,你作为体育委员要去“据理力争”……
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哪知道这些游戏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吹牛奶盒”着重锻炼孩子们写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呼啦圈蜈蚣行”让学生们体验到不同的动作感受。“比比谁的嘴最厉害”则让他们学着写人物对话。
另外,游戏中师生间的聊天,让孩子们的目光不光跟着游戏的热点跑,还能关注周围同学的一颦一笑,洞悉自己内心的一起一伏。
将生活变成课堂的一部分
张远超认为,老师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将正在发生的“故事”与“事故”抓个现行,变成闪亮的写作点。孩子们跟着边走边看边写,渐渐的,他们的眼睛也会“亮”起来。
班里有的同学人物动作写不具体,张远超就给他们讲施耐庵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到他家来串门,看见他正骑在一条板凳上打板凳呢。原来,施耐庵写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写不下去了,就把板凳当老虎,在揣摩武松是怎么打死老虎呢!听完故事,我让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吃辣椒”,并要求大家一起模仿这位同学的样子。在模仿体验中,粗放的“大动作”被化解成无数细腻的“小动作”,人物终于在孩子们的作文里“动”了起来。
张远超总结说:“归根结底就是让写作方法不再板着脸,让写作的本领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
近年来,他在德州市北园小学、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北京市人大附小、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讲示范课,努力将先进的写作理念与技巧传递给每一位老师,让热爱写作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德州晚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楚艳艳 通讯员 魏桂峰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