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乳山一中成立69周年。在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里,该校更加坚定地高举改革旗帜,聚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创新两个主题,逐梦前行,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开辟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教育资源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大换装”,先后实施了办公楼改扩建、科技艺术楼和第二餐厅建设、塑胶操场建设、校门和围墙改造等校舍升级工程,新增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教师人均办公面积增加一倍以上,新增绿化面积 8000平方米,实现了外观形象的华丽转身。教学设施“大换芯”,装配标准化实验室、专用教室60间,建成录播教室,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通”,建成全市第一家创客实验室,校园网实现了千兆到桌面和办公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引进极课大数据系统和智慧云教学平台,新增现代化教学设施近千万元,教育教学进入数字化时代。
队伍建设输血又造血。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育身、育情、育心、育脑、育才“五育并举”,守护教师健康,凝聚团队合力,提升队伍素质和育人水平,引领教师幸福生活,快乐工作。在全市率先实施教师康健工程,每天为教师安排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向教师赠送保健书籍,组织教职工免费体检,让教师生活有情趣,身体有活力,工作有动力。在全市率先取消了教师晚坐班制度,出台人性化考勤制度,重新装修单身教师公寓,使学校管理更富“人情味”,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为教师统一购置教育专著,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引领教师用思想的力量抵御职业倦怠感,从读书中寻找职业幸福感。每年组织干部教师外出开展专题考察不少于2次,外派人数200人次以上,考察足迹遍布省内,走向全国,培训经费由人均不足60元猛增到人均501元,为推进教育创新起到了“换脑”“富脑”的作用。把有活力、有能力、肯干事、能干事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通过搭台子、压担子,实施青年教师成长“1236”工程,激励他们有座位更有作为,8名“75后”“80后”教师走上中层干部或后备干部岗位。十年间,学校的优秀教师群体不断壮大,先后涌现出正高级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十大创新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特级教师4人,威海市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创新校长、创新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3人,威海市名课程团队2个。
教学改革创新敢为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校本化理论,自主创试了“163”高效课堂模式,获“十一五”山东省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将“高效课堂”理念进一步升华,从厚德课堂、高效课堂、人文课堂、圆梦课堂四个维度,全面打造“和谐课堂”,被确定为威海市特色教育培育学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个性化学习,2008年在一无经验、二无借鉴的情况下,自主探索形成了“自主选课,切块组合,模块走班”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2009年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2017年大力推进第二轮选课走班,开设12种选考科目组合,开出率达60%,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进教研机制改革,培育专家化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实用化的课题研究,课题数量由个位数进入井喷期,共立项研究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20余项、县级课题近百项,5名教师获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学校被评为“十一五”“十二五”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推进教育技术改革,实现数字化教学,录播教室、智慧云平台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了无限扩展的资源共享网络空间,极课大数据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精准教学,极大地解放了教育生产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育人体系多元化。培育优质化人才,擦亮学校品牌,探索建立集中分层教学、一对一辅导、学科竞赛社团三条尖子生渠道,2008年以来有16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威海市首屈一指;近三年有240名学生考入了 “985”“211”名校, 2019年高考名校上线率15.6%,重点本科上线率58.5%,创历史最好水平。学校被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称号。培育特长化人才,发展学校特色,大力发展健美操、科技创新社两个“金牌社团”,健美操社团在威海市中小学生健美操联赛中获得一次第一名、七次第二名,科技创新社团共3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科技竞赛中获奖,30人次获国家实用专利证书,学校先后获第27届、第29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6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和第四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全国十佳创新名校”称号。培养个性化人才,拓宽成才渠道,通过实施艺体“2+1”项目、招收艺体特长生、引导学生分流、与社会机构合作等措施,引导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向体育、艺术、亚艺术方向发展。十年来,有近200人考入艺体类高校,其中2人考入清华大学传媒学院和美术学院。
校园文化成就精神家园。学校以文化作为育人的第一源泉,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通过学校文化进头脑、红色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课堂、志愿服务进社区“四进”活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训释义征集活动,确立师生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通过“校训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教室宿舍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使“勤奋严谨,和谐向上”的校训深入人心。在清明“五四”“七一”“十一”、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大节庆,依托马石山、刘公岛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抗战故事会、诗词朗诵、祭奠英烈、红色研学旅行,引领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当好红色传人。通过开展诚信礼仪教育、加强四德榜建设、开展“感恩教育月”活动,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教育学生向善、向美。利用图书馆、悦读吧等资源,开设“雅舍”阅读课,创设读书报告会、主题辩论赛、编演课本剧等载体,建设了特色鲜明的语文课程基地,进行传统经典教育,引领学生爱上阅读,深厚积淀,厚植精神。100%的学生进行了志愿者注册,9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公益组织,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礼让行人、文明养犬、环境保护、敬老爱老、公益募捐等志愿服务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使志愿服务成为一中学生的新风尚。十年间,该校先后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最具创新发展力高级中学、威海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威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该校推进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被《中国教师》《山东教育报》《威海教育》等多家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