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城北,路路相通,村村相连。在这里,有一片建筑非常醒目,那就是宁津县郭澄清小学(原名宁津县时集镇中心小学)。校园内绿树成荫,操场干净整洁。这是一所典型的乡镇小学,这里的师生积极挖掘地域文化和学校传统特色,形成了以“勤奋”为主体的学校文化,引领着学校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近年来,宁津县把迎接国家和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和加强学校管理相结合,以建设美丽校园为切入点,经过不懈努力,全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确目标找准提升管理水平突破口
走在宁津县的乡村,细心的你会发现,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园,教育阵地成为这里最漂亮的场所和地标性建筑。
随着薄弱学校改造、消除大班额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的相继实施,宁津县各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确定利用建设美丽校园这一载体,努力打造人本、科学、规范、现代、文化氛围浓厚的学校,助推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管理是一个大概念,涉及各个方面,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研究的课题。宁津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美丽校园建设过程中,结合宁津实际进行了丰富充实,提出了美丽校园“八化”标准,即: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信息化、制度化。
同时,要求各学校做到全面净化、不留死角,适度硬化、合理科学,探索信息化,打造智慧校园,管理制度化、建设美丽校园。校园文化要以学习先进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本土文化、形成文化特色为目标,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味,突出自身的办学理念。
多措并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环境改变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学校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让青年教师快速融入学校家庭,参与学校的管理,成为学校思考的首要问题。”郭澄清小学校长李霞说。
教学成绩始终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最主要的因素。“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师徒结对帮扶成长’活动。”李霞称,“组织教师进行谈话、问卷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情况,达到精准帮扶,助力教师成长。”
据了解,宁津县开启上下联动模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视察,分管领导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之间、校长之间、教师之间广泛开展学习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完善措施确保美丽校园建设顺利开展
为促进迎验工作和美丽校园建设顺利开展,宁津县采取了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工作措施。2017年初,从初中、学区小学、办学点不同角度选取了三所学校作为试点,为全县学校树立示范,邀请专家对试点学校进行实地指导,帮助改进。该县还推行了“4336”工作法,即做到思想先行、规划先行、绿色先行、文化先行“四个先行”,遵循实事求是、百花齐放、勤俭节约“三个原则”,达到动起来、用起来、亮起来“三个目的”,落实学习参观、开拓视野,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一校一案、各具特色,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人人参与、营造氛围,严肃纪律、守住底线“六项措施”。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号召全县广大师生乃至全社会参与,记述和描绘学校的巨大变化,让师生成为美丽校园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讲述者,宁津县开展了美丽校园创建评选活动、“我的校园故事”征文比赛活动,督促各学校强化管理,提标准、升品位、建精品。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汤锦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