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发展,兴于人才,立于产业,人才聚,方能事业兴。
近两年,高校引进上的“青岛速度”,一直是街谈巷议的话题,仅今年上半年,就有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正式挂牌,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正式招生,还有两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正式获批,预计今年开始招生。
伴随着一批批优质高校机构的落地,驻青高校的朋友圈不断扩容,青岛又将如何真正留住人才?
教育观察第20期
撰文/徐佳
审校/于莹
高校“朋友圈”持续扩容!上半年这些高校加入青岛
2020年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时代给了青岛机会,可以说天地同力。如果说信息技术制造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是青岛。”
随着“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目标敲定,人才作为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智力支撑也成为这条快车道上“宠儿”,对此青岛专门出台了助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教育攻坚行动方案,推动在青高校工业互联网教育学院、研究院、产业学院建设。
仅今年上半年,就有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正式挂牌,青岛电子学校新设工业互联网专业正式招生。显而易见,未来,这三所高校的人才输出将大力助推青岛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
除了这三所高校外,今年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这三所院校也正式获批招生,目前,青岛市高职院校达到11所,每年招生规模达到4万人。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的海德学院、青岛农业大学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举办的巴瑟斯未来技术学院也于今年正式获批,今年开始招生。
人才激活城市
一座城市,兴于人才,立于产业,人才聚,方能事业兴。就像牛津之于伦敦,哥伦比亚大学之于纽约,学校是一座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彰显城市实力的名片。
近年来,青岛从未放慢追逐引进知名高校的脚步,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达到50个。目前,青岛具有独立校区的各级各类高校共有25所,新签约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32个,其中正式运行的机构16个。
今年上半年,北京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先后与青岛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大学(青岛)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院、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
此外,康复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5所高校校区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高校对一座城市的人口流入、人才储备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加入并成为建设城市“热带雨林”的生力军,一座城市的教育、科研、人才格局,也将蜕变升级,为城市发展带来无限活力,而作为处在发展快车道上的青岛,又将如何真正留住人才?
高校集聚的背后,如何真正留住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自古以来,人才一直是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高水平人才对社会甚至时代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许是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以青岛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对人才的重视都超越以往,希望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更是加大力度吸引高校落地,实现人才的产出和聚集。
所以城市需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或令人才长时间在城市中发挥力量、为城市培养自己本土化的人才,才能将人才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而真正要留住人才,不外乎两种条件:物质吸引力和精神吸引力。
物质吸引力一方面要靠户口、住房、补贴等方面的利好,为聚集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人才更为关心的无非是薪酬水平,决定了企业乃至城市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第三方面就是城市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产业已经形成集聚的地区更容易吸引相关人才,因此政府也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配套的政策和解决措施,促使企业寻找人才。
而精神吸引力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公共服务水平都成为了人才扎根的考量,体现着城市的发达程度和吸引力。因此大力引进高等院校、促进本地院校“省部共建”等措施也是吸引人才的条件。另外,要考虑到城市内的每一位居民,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在这座城市都能找到归属感和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