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严煜) 《倾听与回眸》近日由现代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汇集了作者近三年在报纸公开发表的114篇散文是鲁东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姜德照继《人在旅途》《婉约的窗棂》之后出版的第三本散文集。作为有着三十年教育工作经历的党务工作者,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散文作品,在这些散文的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一位老党员老教育工作者的那一腔赤诚的初心与情怀。
散文需要初心和情怀。正像一位学者所说:在当下这个时代,能写出那么透明散文文字的人,其内心肯定有着自己的一方净土。尤其是在从事繁忙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之余,能够从自己的灵动的细腻笔触,贴近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在倾听与回眸之中,追求一种形而上的心灵慰藉,这在高校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群体中,并不多见。正如作者自己在《自序》中所说“我想伏下身子贴近泥土去倾听,站直身子伫立登高去回眸,在倾听与回眸之中,纯净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境界,也算是不辜负我们在这个世界走一遭。”在嘈杂与躁动的世界中,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诱惑下,我们眼前不仅有金钱、名利、权力的诱惑,其实更应有头顶的星空、脚下的土地、沿途的风景,有许许多多曾带给我们勇气与力量的可爱的人们。我们更需要通过倾听与回眸,找寻自己的初心,探求生命的力量。姜德照是一位毕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是文学爱好者,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间,业余时间笔耕不辍,作品常见于各级报刊,并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诗协会。翻开这部《倾听与回眸》二十万字的散文作品集,书的开篇记载了作者曾经少年时代生活的胶东半岛那一个小山村的乡村生活以及关于过去的种种美好的回忆。其实那是一段物质匮乏而充满艰辛的岁月,可在作者笔下,钓河虾、看场屋子、割老牛毛草、开春上山送粪、大枣饽饽走亲戚等,一切都显得那么活泼有趣、干净与纯粹。农村自磨电、“火车头”帽子“棉靰鞡”鞋、“五指漏”、骑大梁、“红灯牌”收音机……这些在那个时代特有的痕迹,不知能唤起多少人沉睡的美好回忆。袅袅炊烟、小小村落,作者用文字所记录下的,不仅有关于乡村、儿时少时的生活片段,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么多年过去,作者始终没有忘记曾经养育他的那片土地,没有忘记生活过的小村庄,没有忘记村西北头的那口老井,没有忘记奶奶的山槐根、没有忘记小学吴老师、邻居黑奶奶和邻居老侯大爷,也没有忘记小学时期的好伙伴“小胖子”。那些闪亮的岁月,都沉淀在作者内心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着光。即使过去的很多东西都在时代的轰鸣当中消失了,但那片村庄始终是作者心中的一片净土,在那里,他始终都是一个孩子,他的年少时的心愿,他心中的纯净与美好、他的理想与抱负,都种在那片净土里,而且一直在熠熠闪光。
教育工作是一种最能体现一个人情怀的职业,作者始终恪守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情怀、责任和担当,把人才培养看成自己的毕生的一种事业来做。自大学毕业迄今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他的教育初心从未改变,始终以真心来对待学生,以自己的真诚关爱学生。在《桃李芬芳三十年》一文中,写道的一位二十年前的学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一句一生》,文章说姜老师曾经说过自己励志的一句话,影响了这位学生的一生;还有位学生二十年后再相见,说自己毕业后一直把姜老师作为人生的标杆,一直在模仿着老师做事做人。作者先后担任十多个班级的班主任,津津乐道的是每个班级现在都有4、5个博士,最早的09级毕业生已经有21名学生成为高校教师、考上了公务员和事业编,在学院近百名考上公务员、事业编和近千名考上研究生的毕业生中,很多人都把作者作为终生的良师益友。不少学生毕业后都还一直和他们的敬爱的姜老师联系,对于学生们来说,姜老师对待学生的真诚和温暖,他的循循善诱与真切的人生建议,都是学生们前行的巨大的动力。一个人、一句话、一次建议、一个支持、一份帮助,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可能就在不经意间点亮了一个人的一生。作者始终忘不了在食品工程学院的一次迎新晚会的情景,全场学生站起来,齐声高喊“亲爱的姜大大”情景,并作为自己从教生涯的最珍贵的礼赞。作者在《有一种幸福叫一日为师当中》写道:“一日为师,就终身为师。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能让人有一种特殊的幸福感。就像秋天原野上,我们面对大片大片经历耕耘播种后即将收获的金色庄稼一样,满眼都是沉甸甸的自豪感。”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作者的骨子里似乎还是三十年前的那位满怀初心、充满着情怀的文艺青年。他曾写过《在这个静静的校园傍晚时分》一文,说到他在继续教育学院任职时,一位青年农民工傍晚来咨询,当他听到那位民工小伙子说想多读书学点东西,可在工地上没有条件读书时,作者便肃然起敬,将一些估计他能够用得上的书装了一包给他,这是多么好的一颗心啊!以真心对待他人,以真心对待社会,将心比心,所收获到的才是最为宝贵的真情。许是爱好文学的人在阅读世间经典、汲取百家之长后,对于生命有着更加深刻的感知,当所有的繁华褪去时,灵魂还自有它的重量,内心自有不一样的追寻。也许我们的人生不过就是两套躯壳:一身外在的皮囊,一个内在的灵魂。有多少人永不止息地追逐物欲,他们只看到了外面的一层皮,但他们忘掉了还有一个灵魂,这恰恰是外界与时间所不能带走的东西。“虽然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成为灵魂高尚的人,但谁也无法拒绝我们把灵魂高尚作为一种永恒的追求。”作者对于育人的追逐、对文字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对初心的坚守,自有他的重量。看作者的文字一直都充满着正能量,经常读着读着就使人心头一暖,看到生命迸发的力量。了解作者以及他的文字的人能够感受到,他的文字和他的人是一样大气的。或许心中之格局之大气,方能成文字之大气;心中之情怀之美好,方能成文字之美好。
在姜德照《倾听与回眸》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高校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的拳拳之初心和浓郁之情怀。那些熠熠之岁月,昂昂之追寻,都融进了我们的血液中,流入我们的初心,使其能够更加鲜活地跳动。在倾听与回眸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初心的心跳,在回眸中,仿佛看到了泪光中闪耀着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