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风起云涌的课堂教学改革风吹遍各省市区。12月4日开始,一场关于山东省课程整合研讨的会议在百年老校山东大学新校区知新楼召开。在这场历时3天,有全市教、科研人员及学校校长、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大研究课题“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实验学校领导等近800人参会的大会上,一所小学凭借自己3年来的新课改成果成为众学校观摩学习的焦点。
这所小学就是历城区实验小学。2013年开始,在“女汉子”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开始向国家和地方课程挑战,把交叉重复率达50%的课程进行整合,六门课程变成一门主题课程,并在小学中开展学生主讲老师旁听的翻转课堂模式,获得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一等奖。
“闯”出来的课改之路] 课程重复率高达50% 融合重组实现“六合一”
2013年,历城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在制定课改方案时,统计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据:三至六年级的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交叉重复率达50%。
面对这一惊人发现,学校立即对全校3-6年级1500多名学生进行学校课程开发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品社、科学、综合实践及地方课程的认可度很低。不少学生因课程内容重复、授课方式单一以及缺少专职教师等,逐渐对课程失去了兴趣。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历城区实验小学校长郭淑慧带领教研班子接连开会并达成共识:在小学进行课程整合很有必要。学校决定向国家和地方课程挑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内,要整合上述六门课程变成一门主题课程。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革命”,课改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在当年的暑假,历城区实验小学课程研制组的老师们牺牲了整个假期的时间制订了课程整合的方案,在不降低课程目标和不减少课程量的前提之下实现了“六合一”的大改革。以国家课程《科学》、《品德与社会》为主体,将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以及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通过融合、重组,形成了以科学为主线的主题课程A和以品社为主线的主题课程B。
“A主题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主线,B主题课程以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为主线。”教师们对整合后合后课程目标和课程量没变化,但是课程教学更灵活,实施更具开放性的主题课程很满意。最终,该课程也获得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一等奖。
[转变教学方式收获颇丰] 课改让课堂焕发“真”精彩 学生好评率达百分百
据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记住率只有5%;学生讨论的方式其记住率为50%;学生教别人的方式,其记住率达到95%以上。
深谙这一教学原理的历城区实验小学决定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让教师把讲台留给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与之相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讲解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老师”的机会,在小组内或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我,学生抢着问,争着讲,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充分张扬了个性,彻底解放了思想,挖掘了他们的潜能。
自主学习中的反串互动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组交流合作,共同见证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乐趣。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说、谈、演、写、讲,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管兵”、“兵强兵”的学习效果。同时注重了小组团体评价,强化了责任感,激发了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运行。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会上,有专家点评,历城区实验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将一幅“大鱼前导、小鱼紧随”的美丽画卷呈现在大家面前,成为一个课改的新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