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内容包括减少本科学分、开设新生研讨课等教学课程。
人大发布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是未来人大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框架,经过16个月讨论形成。主要着眼于人大的“研究性大学制度体系”建设,重在培养厚重人才。路线图发布前,其中的部分教学内容也曾在个别年级进行过试点。
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制定了精实课程制度、国际研学制度、名师沙龙制度、拓展支持制度、全员导师制度、研究实践制度、双选认证制度和公益服务制度8项制度及16个具体的教学项目。
具体的改革项目中,本科生的课程总学分将根据不同专业由以往164分减少到最高157分与最低129分。人大校长陈雨露告诉记者,以前教学中,课程多、学分多,但是水分也大,不少课程师生互动不充分,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概念和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不够,虽然减少学分,但强化了学生课堂外的学习能力,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人大此次专门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学生以15个人为一班,由学校选出的200位优秀老师为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等。
除了课堂内外的学习,还设置了读史读经典的必修课程,学生需要在大学本科四年研读20部由学校老师选出的经典名著书籍。另外增加了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以前学生在自己专业选修课程范围内选择专业老师开设课程,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选学分,研修自己的第二专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本科生人才培养路线图中,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建设委员会,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每个班级都专门设置了心理委员,每个宿舍楼设置“朋辈小屋”,学生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与周围的同学、朋友沟通交流。
陈雨露告诉记者,研究型大学需要厚重的本科教育,厚重人才培养体现在课程设置的精度、学生自身人格塑造、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文化信仰的厚度,与国际交流、跨文化学习的跨度以及自选课程研修的自由度中,这些都有具体的课程设置,而建设研究型大学需要更重视本科教育,这是回归大学本位,是大学可持续发展也是高层次人才厚积薄发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