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 德国《商报》网站10月15日刊登题为《汽车制造商继续走下坡路》的文章,作者是弗朗茨·胡比克。文章摘编如下: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其最重要的市场上也日益失去重要性。本报对汽车分析机构麦柯莱依斯信息咨询公司和数据力量公司的数据进行独家分析后发现,德国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和梅赛德斯等汽车制造商今年在欧洲、美国和中国仅交付720万辆汽车,尽管这些地区的汽车销量总体上有所增长。
由此,德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降至20.4%。而在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德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仍在22%左右。中国比亚迪、韩国现代和起亚以及美国特斯拉等竞争对手都从2019年以来的市场份额增长中受益。大众、宝马和奔驰则不得不修改2024年的销量和利润率目标。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布拉策尔警告说,车型错误、价格暴跌、产能过剩、二氧化碳排放要求的挑战和恼人的惩罚性关税等构成了“毒鸡尾酒”。德国汽车制造商的老策略是,少生产一辆汽车以增加客户的需求并推高新车价格。但这种策略越来越不奏效。经过多年高通胀,许多消费者不再愿意这样做。就连中国的许多富人目前也把钱存起来,而不是用一辆豪华西方轿车来炫耀自己的成功。
整个德国(包括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早就在讨论“汽车危机”。
德国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汉诺威校区汽车经济学讲师弗兰克·施沃佩表示,对于一些供应商来说,这场危机无疑已经达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如果不控制四大问题就面临继续下滑的危险。
1.内燃机汽车太多。德国汽车制造商继续销售大量的内燃机汽车。对于大众汽车而言,这适用于所有相关市场。截至8月底,核心品牌大众在欧洲注册的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汽车比例接近87%。同期整个欧洲市场的这一比例仅为80%左右。即使在与欧洲和中国相比电动化程度较低的美国,大众汽车也存在内燃机汽车供应过剩的问题。很明显,汽车制造商提供的内燃机汽车越多,它们就越容易失去市场份额。而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册量较高的品牌正在赢得市场份额。
2.二氧化碳限值下降。今年欧洲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主要因德国的销售低迷而放缓。明年这种情况将进一步改变。届时欧盟将实行更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从2025年起,在欧洲新注册的某一品牌汽车平均每公里只能排放94克二氧化碳,目前的限值约为115克。
在德国制造商中,目前只有宝马符合这一要求。奥迪和梅赛德斯有望在明年推出基于更具技术竞争力的新型电动汽车。直到2026年,大众汽车才能推出经济型小型电动汽车ID.2。
3.中国市场带来问题。多年来,德国汽车制造商的资产负债表因中国看似永无休止的增长而闪闪发光。据估计,在巅峰时期,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远东地区的客户,主要是通过出口高价豪华车和本地生产的量产车型。这个时代已经结束。长期以来,来自中国的高收益掩盖了大众汽车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结构性问题。未来几年,即使是最强大的企业也可能被比亚迪和吉利等本土冠军企业及其电动汽车挤出市场。
4.产能过剩和劳动力成本高昂。由于德国制造商销售疲软,人们越来越关注工厂产能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德国。德国国内生产工厂规模过大,有时甚至完全多余。通常情况下,制造商的目标是利用80%以上的产能,以支付设备、材料和人员成本。德国所有汽车装配厂平均约有三分之一的产能过剩。现在德国汽车业每小时的劳动力成本为62欧元。这是欧洲最高的水平。法国为47欧元,意大利为33欧元。另一个负担沉重的因素是能源和因病缺勤的开支相对较高。(编译/聂立涛) |